风有待改进。有的审计人员缺乏钻研和创新精神,因循守旧,缺乏对政策法规和现实形势的全面研究、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情况和特点的总体把握、对重大问题风险的分析研判,难以满足新形势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有的审计机关对审计质量抓的不够,与实际工作和研究型审计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业务能力亟待提高。审计事前组织不到位、缺乏业务指导,同时审计人员工作能力和经验不足,不能准确把握违法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导致重大问题审计取证不充分、要件缺失的情况较多。有的审计人员过于偏重案件线索追踪落实,忽视财务报表分析和账簿凭证审核等基本功,对新的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等知识储备明显缺失。
三、审计机关主动自觉依法审计的理论依据
审计机关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主动自觉依法实施审计。
(一)依法审计是贯彻落实宪法和审计法的要求。宪法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计法进一步细化依法审计原则,明确了审计职责、审计权限、审计程序等,使审计机关依法审计有法可依。贯彻落实宪法和审计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审计机关必须严格依法履职尽责,严格依法审计。
(二)依法审计是保障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审计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繁荣发展和社会治理程度不断上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随之增强,也对审计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审计人员更要严格依法审计,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依法审计是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需要。当前,仍存在审计人员依法审计意识还不够强,履职尽责不够到位的现象。需要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增强依法审计意识,始终坚持审计职责权限法定、审计程序法定、审计方式法定、审计标准法定和审计保障法定,严格依法履职尽责,自觉规范审计行为,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切实防范审计风险。
四、推进审计机关进一步依法审计的建议
一要切实落实普法责任。审计要在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作用,必须建立一支懂法、守法、严格执法的审计队伍。审计机关要按照法治政府的要求,深入开展审计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审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树立学法、守法、执法、用法的意识,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工作习惯,将法治观念和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牢固树立法律权限不能突破、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法治观念,严格依法履职尽责,同违反法律、侵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做坚决斗争。
二要健全完善现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审计质量控制需要全体审计人员共同参与,常抓不懈。要明确划分各环节审计质量控制责任,在责任主体清晰的情况下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督促审计人员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真正做到该审计的事项全面审计、该报告的问题如实报告、该处理处罚的问题严格依法进行处理处罚,确保审计质量经得起检验。
三要加强审计队伍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引导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生命线的观念,增强审计人员的质量、责任和风险意识,帮助审计人员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和提高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案例教学等有效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和能力培训,帮助审计人员不断提高实战能力,增强依法履职尽责的本领。(平罗县审计局 张晗春)